*导演 安塔·海伦娜·雷克
*慕尼黑室内剧院与柏林黑贝尔剧院、汉堡坎普纳格尔剧场和法兰克福牟松塔艺术家之家联合制作
*2019年9月26日世界首演
我们是否经常反思我们的感知机制,有没有想过我们观察和解读事物的方式或许能够揭示我们的观看习惯和思维烙印?在这个充满了大量冥想表演的作品中,安塔·海伦娜·雷克创造了一个三阶的舞台装置供人诠释,装置中,图像、声音和动作扮演着主要角色。此外,该剧关注到了对“人类”这个概念的反思,同时重新审视了戏剧作为观察艺术的可能。
《人类的屈辱》呈现了图像的循环,重叠连续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在博物馆、动物园和实验室之间的变化交错的混合空间:一群猴子在舞台上出现,最终聚集在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陌生男人身边,它们每天都会被他喂食;几名游客在假想的某欧洲首都的博物馆中闲逛;一大群人在房间里画图。当关于世界的想法被其他想法取代,夜晚把我们带到这脆弱的时刻。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类的屈辱”的概念,即人类优越性的丧失。该作品致力于讨论一个更加基本的问题:到底谁才是人类?“人类的屈辱” 展现了对表现、组织和理解的愿望。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被自己的过去取代的社会。
安塔·海伦娜·雷克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前提出的“人类三大屈辱”外(1.人类起源于类人猿;2.太阳是宇宙的中心;3.人受制于潜意识),又增加了一项:欧洲白人终究不是人类的典范。导演通过对白人至上主义的批评,启发观众反思自己的视角以及对表演的层层解读。在舞台上的一间美术馆里,一幅画的场景被重现,一群游客则讨论着另一幅画。这部以冥想式表演为主的作品,呈现了对由常规观察标准引发而形成的接收反馈机制的极致审视。雷克讨论了一些后殖民主义议题,从恢复公民权到白人范式思考,运用了存在与留白这一不同寻常但掷地有声的手法。
评论:
“《人类的屈辱》分为三个部分将殖民过去的历史、当前时代的殖民性和非殖民化愿景搬上舞台。它找到了一种戏剧语言,以某种方式将奥德丽·洛德所提出的“大师的工具”(“Master’s tool”)抛在了后面。”
——阿扎德·沙里菲,戏剧学研究学者,慕尼黑大学
“这位年轻的德国-塞内加尔导演的室内制作是一部关于凝视的主观力量的沉思而神秘的论文。在一小时中,作品涵盖了多样的话题,从弗洛伊德到德国浪漫主义绘画,再到后殖民理论,提出了关于观察和被观察的问题。”
——A.J.戈德曼,纽约时报
导演:安塔·海伦娜·雷克
安塔·海伦娜·雷克曾在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学习舞台艺术,在学习期间,她开展了多项跨学科表演以及音乐策划领域的项目。她的作品是表演形式的概念艺术,探索规范性的标记和非重复性,目的是为观众创造他们通常不会进入的体验空间。在多种领域,她以导演、戏剧家和其他的身份活跃。她的作品《中间王国》于2017年在慕尼黑室内剧院首演,并于2018年受邀参加柏林戏剧节。凭借《人类的屈辱》,她再次被邀请参加柏林戏剧节。《今日剧场》杂志的评论调查将她评为2018年年度新锐艺术家。此外,她还是国际戏剧协会(ITI)2019年的获奖者。
主创介绍:
概念&导演:安塔·海伦娜·雷克
概念&艺术合作:安娜·弗洛里歇尔,马克西·门亚·雷曼
舞台设计:卡洛·齐格弗里德
服装设计:波拉·卡杜姆
音乐:卢卡·莫特拉罗
灯光设计:约沙·埃克特
戏剧构作:瓦莱丽·戈林
研究:玛利亚·克里斯蒂安、基娅拉·加莱西
制作:奥拉夫·纳赫特维、约翰娜·J·托马斯
编舞、文字、表演:
阿丽亚娜·安德里根、让·柴泽、诺亚·唐克、亨利爵士、基南·赫米丹、马里奥·洛佩斯、拉拉·索菲·米拉格罗、本杰明·拉贾普尔、文森特·雷德茨基、乔安娜·提斯考、埃尔西·图内米尔、塞缪尔·伊塔·维埃拉·达席尔瓦·霍尔兹尔、山口隼人等
慕尼黑室内剧院
慕尼黑室内剧院是德语戏剧大环境中最重要的戏剧舞台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尤其是在寻求与现代的对话和对抗层面,剧院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体系。诸多知名剧目都曾在该剧院首演,其中包括瑞士德语剧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先驱弗兰克•魏德金和著名德国戏剧家与诗人贝尔托•布莱希特的作品。慕尼黑室内剧院是一个聚焦社会政治,具有美学创新、当代视野和国际化的市政剧院,剧院多次被邀请到德国和国际著名艺术节展演。
柏林戏剧节在中国
柏林戏剧节是德语区最盛大、最重要的戏剧节,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节。相比另两个戏剧节,柏林戏剧节更加着重戏剧内在结构的专业性与实验性,剧目外部意义的超前性与时代性。柏林戏剧节体现着当代社会的前进方向与戏剧的最高水平。2015年,吴氏策划与柏林艺术节签署了合作协议,于2016年至2020年连续5年在中国各地举办“柏林戏剧节在中国”。
继2016年首次在中国成功举办后,2017年至2019年的柏林戏剧节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逐渐成为在中国戏剧界独树一帜的高质量品牌。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柏林戏剧节采用剧院线下放映的方式得以继续展开,同时在腾讯视频艺术频道上线。
【温馨提示】
1、演出票是观众进入剧场观演的唯一有效凭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一经售出,不退换、不记名、不挂失、不补办。请购票人务必妥善保管演出票,如因个人原因不慎将演出票丢失、损毁或遗失副券均无法进场观演。
2、选座购买请于15分钟内完成支付流程,否则座位将不作保留;
3、未开票演出不支持“选座购买”,如需预定未开票演出,请分别提交订单;
4、系统将根据您填写的地址自动判断快递费用,如选择自行前来广州大剧院票务中心取票,请在取票人信息栏中填写取票人姓名、联系方式。
5、为保障观众的消费权益,购买池座(一层)、二层、三层门票的观众仅能凭票进入对应楼层,对号入座,严禁跨层入场。请观众提前半小时入场,每人一券,儿童全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