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佩戴耳机观演的沉浸式体验
故事大纲
在四面环海的孤岛上,
一所疗养院里住着一群瞎子。
一天,年迈的神父带领他们到森林享受阳光。
途中,神父突然逝世,
瞎子们却误以为他只是悄然离去一会儿,
便静候他归来,
但他们等来的,
只是群鸟、冷风、黑夜……
演出历程
2021年《群盲》由张艺生导演,香港演艺学院制作,荣获第13届香港小剧场奖3个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舞台美学设计”“最佳整体演出”,并提名第30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音响设计”。
2021首演后获得骄人的成绩鼓励了剧组更大胆地进行解构重组,制作一个更前卫的全新版本《群盲·乱舞2.0》,于2022年在香港演艺学院演出。
2023年,剧组将携最新打磨升级版的《群盲3.0》来到广州进行演出。
演出亮点
1. 全场观众有耳机可供佩戴,创造身临其境的聆听体验
这将是广州大剧院首个为观众配备耳机的演出!
这部戏运用了仿真人头录音(Dummy head recording),这是一种双路立体声录音方式(Binaural recording),使得人可以通过聆听耳机来定位声源,从而感受到真实的声场感。
通过运用这一系统来取代剧中最重要的角色——死去的神父。在全场观众戴上耳机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个声音上沉浸式的切入点,进入神父的内心世界,聆听到一切从他的角度所发现故事,再叠加上剧场原有的音响系统,创造出多层次的声音环境。
2. 百年前经典剧本的拆解与演绎
梅特林克的《群盲》是戏剧史上不朽之作,而在这一版中,主创团队在保留原作核心故事线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解构,加入了全新演绎的段落,让观众领略经典故事与现代呈现方式的奇妙碰撞。
3. 融入大量肢体语言
《群盲》这部作品以盲人为视角,带出他们“看不见”但却最“真实”的人类内心世界。而在这一版中,语言已不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演员还将通过生动而富有张力的肢体动作,展现人物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激荡。
2.0版演出剧评
——很有趣的经验,剧目本身也有趣,音效和美术出色,演员很努力,表演也做得很好。
——耳机让声音更细致、更打动,耳机设计让观众对声音更敏感。
——喺声音层次嘅表达上系觉得丰富咗,耳机带出嚟嗰个声音嘅距离感好似摆咗作为观众嘅我喺唔同位置去参与呢套剧。”
(在声音层次的表达上是觉得丰富了,耳机带出来的那个声音的距离感,好像把作为观众的我摆在了不同位置去参与这部剧。)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科技,重新将一个难度很高的一百多年前经典活现。戏去到尾声,感动!
编剧: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年)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青鸟》《群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
《群盲》是梅特林克象征派戏剧代表作,是他早期在1890年的作品,表现12个盲人陷入莽莽的原始森林之中,曾经引导过他们的神父已经死了,可他们还在痴心等待着他来搭救,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
导演/翻译/改编:张艺生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讲师(导演/形体训练)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及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在1996年至2005年加入台湾优人神鼓,为该团的资深鼓手/演员,并于2005年创立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并出任联合艺术总监。其中作品环境仪式性的《2012夜之祭典》入围年度十大台新艺术奖;与前进进合制的《hamlet b.》则获第三届香港小剧场最佳导演、最佳整体演出奖;受香港香港话剧团邀请导演的《潜水中》则获评选牯岭街小剧场年度五大演出,并提名为第四届香港小剧场最佳导演。近年凭《群盲》获得第13届香港小剧场奖3个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舞台美学设计”和“最佳整体演出”,以及凭《戏论·十牛》香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IATC(HK)剧评人奖提名“年度演出奖”。
戏剧构作:司徒慧焯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导演系主任、学院制作艺术总监
岗位遍及编剧、导演、演员及监制,曾任香港话剧团驻团导演。
参与过的大型演出包括《雪狼湖》《漫步人生路》《须根show2》《男亲女爱》《德龄与慈禧》等,导演作品达一百部以上。曾获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导演(喜/闹剧)”“最佳导演(悲剧/正剧”、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导演奖”、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导演”、香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IATC(HK)剧评人奖“年度最佳导演奖”、首届国际戏剧“学院奖”之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
作曲/音乐设计:林经尧
任教于台南艺术大学声响科技研究所
作曲与新媒体艺术家。台湾大学信息网络与多媒体博士,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与新媒体艺术硕士班毕业。作品涵盖多媒体、装置艺术、剧场及音乐作品。
2012年,与香港舞蹈团合作之作品「双燕」,以数字影像及动画,重新诠释画家吴冠中之画作,并获得2012年香港舞蹈年奖之最佳舞台美术设计奖。2016年设计作品「时空抽屉」获得美国麦考伦剧院国际舞蹈节编舞大赛首奖。2018年科技艺术作品「AQUA AR」获得当年台北天空创意节之百万首奖。2021年开始以生成艺术作品在WEB3世界发表作品,并于2022年登上生成式艺术平台Art Blocks。
出品/制作:香港演艺学院
联合制作:台南艺术大学
联合主办:广州大剧院
编剧:莫里斯·梅特林克
导演/翻译/改编:张艺生
戏剧构作:司徒慧焯
作曲/音乐设计:林经尧
灯光设计/技术总监:丁良晨
编舞:蔡雨田
表演指导:梁菲倚
导演助理:余文轩
编作演员:蔡雨田、黄凯汶、杜艳珊、黄诗咏、
吴嘉韬、沈卓瑶、莫珏邦、马晓盈、钟奕俊、
谢嘉熹、许月湘、曾泳鑫、陈雅媛、陈琬瑜
声音工程设计:蒙捷文
声音工程设计助理:陈靖桥、汤梓轩、
李文仁、石炜哲、金皓哲、洪敦远
后台技术:陈沛琳、叶雯丽
【温馨提示】
1、演出票是观众进入剧场观演的唯一有效凭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一经售出,不退换、不记名、不挂失、不补办。请购票人务必妥善保管演出票,如因个人原因不慎将演出票丢失、损毁或遗失副券均无法进场观演。
2、选座购买请于15分钟内完成支付流程,否则座位将不作保留;
3、系统将根据您填写的地址自动判断快递费用,如选择自行前来广州大剧院票务中心取票,请在取票人信息栏中填写取票人姓名、联系方式。
4、为保障观众的消费权益,购买池座(一层)、二层、三层门票的观众仅能凭票进入对应楼层,对号入座,严禁跨层入场。请观众提前半小时入场,每人一券,儿童全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