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没有出生在音乐世家,更称不上是音乐神童。然而他的音乐却成为了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
对于每个古典乐爱好者来说,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无法让人忘怀的。他的音乐就像是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耐人寻味。
基因三重奏——载誉归来的中国室内乐组合
去年,中国室内乐组合“基因三重奏”首次登上广州大剧院舞台,以一场浪漫飘渺的德彪西曲目获得票房口碑双收的佳绩;2023年,恰逢俄国作曲大师柴可夫斯基逝世130周年,基因三重奏携柴可夫斯基专场再度访穗,为广州的观众描绘北国的春夏秋冬。
基因三重奏成立于2005年,作为中国国内持续合作时间最长的钢琴三重奏组合,他们在十数年间不辍挖掘钢琴三重奏文献中的精品,敢为人先,成为首度公开演绎不少重磅作品的中国音乐家组合,其中包括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钢琴三重奏版(2020)、德彪西交响诗《大海》钢琴三重奏版(2022)、以及本次将要在广州大剧院上演的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钢琴三重奏版。
《四季》——柴可夫斯基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柴可夫斯基作于1876年的钢琴套曲《四季》一共包含12首钢琴小品,每首以月份命名,堪称俄罗斯传统文化和自然美景的缩影。其中有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它们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
柴可夫斯基以 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为抒情背景,不但生动的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的描绘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他们如行云流水,多姿多彩,表达了他对大地的忠诚、热爱以及对于爱的歌颂。
这部与《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创作于同时期的作品,虽然是为居家娱乐的用途而写,但柴可夫斯基依然在其中注入了他半生积累的技术和丰沛的情感,被认为是真正开始展现出他个人风格的杰作。
全世界学钢琴的人,即便没弹过《四季》全套12首,当中的这几首总是弹过的——六月“船歌”、四月“松雪草”和十一月“在马车上”,这几首也一直是钢琴曲目里的顶流,从琴童新秀到大师泰斗,都常选为音乐会返场曲。
值得用心聆听的钢琴三重奏改编版
《四季》在百余年来被改编为各种不同的器乐形式,仅管弦乐队至少就有三个不同的配器版本。由苏俄作曲家戈迪克(Alexander Goedicke)改编的钢琴三重奏版,是为数不多将全部十二个月全部改编为重奏形式的版本。
戈迪克是钢琴家出身,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钢琴教授,但他本人同时也是颇受尊重的作曲家,在《格罗夫音乐辞典》中,他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中严格的古典传统的守护者”,他的作曲风格严肃庄重,形式清晰,擅长复调技法。
对演奏者而言,戈迪克的这个钢琴三重奏改编版不仅钢琴声部相比原曲的要求有所提高,小提琴和大提琴也都有着相当技巧难度的段落。原作的钢琴组曲饱含着作曲者对祖国深刻而坦率的情感,改编者在力求的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体现出自己同为作曲家的理解与造诣,在作品织体方面做了扩充与丰富,更为原曲的魅力和感情增色,是一部需要精心诠释和演绎的作品。
本场演出,基因三重奏将演绎一套精心挑选的柴可夫斯基作品,最大亮点除了由戈迪克改编的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外,还包含多首柴可夫斯基经典作品的钢琴三重奏改编版,基因三重奏是首个演出该系列改编作品的中国艺术家组合。
曲目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如歌的行板,选自《e小调第五交响曲》Op.64-II(改编:弗雷德里希·斯彼洛)
Symphony No. 5 in E Minor: II. Andante Cantabile, arr. by Friedrich Spiro
王子与白天鹅的场景,作品20a-Ⅳ,选自《天鹅湖》组曲(改编:基因三重奏)
Swan Lake Suite, Op. 20a: IV. Scene, arr. by DNA Trio
三首歌曲 Three Songs:
不,唯独他明白,作品6之6(改编:威廉·费尔顿)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Op. 6. No. 6, arr. by William Felton
在喧闹的舞会上,作品38之3(改编:基因三重奏)
Amid the Din of the Ball, Op. 38, No. 3, arr. by DNA Trio
唐璜的小夜曲,作品38之3(改编:基因三重奏)
Don Juan's Serenade, Op. 38, No. 1, arr. by DNA Trio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四季,作品37a(改编:亚历山大·戈迪克)
The Seasons, Op. 37a, arr. by Alexander Goedicke
一月: 在炉旁
二月: 狂欢节
三月: 云雀之歌
四月: 松雪草
五月: 白夜
六月: 船歌
七月: 割草人之歌
八月: 收获
九月: 狩猎之歌
十月: 秋天之歌
十一月: 雪橇
十二月: 圣诞节
基因三重奏
小提琴:张精冶
大提琴:宋昭
钢琴:张佳林
基因三重奏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三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基因”三重奏的初衷。他们力求在演奏及创作中始终保持音乐的单纯性,坚持艺术音乐基因的传承,并关注它的发展。
2005年4月首演以来,基因三重奏在全国各地已举办百余场专场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国家大剧院等地举办系列讲演活动,推广室内乐经典作品。自2017年每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维也纳古典乐派巨匠的钢琴三重奏作品系列专场音乐会;2020-2021年在京津冀保利院线及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地音乐厅成功举办贝多芬室内乐重奏系列音乐会;2021年参加中法文化艺术之春艺术节,在北京、上海举办圣-桑作品专场音乐会;2022年在北京、广州、唐山等地音乐厅举办德彪西作品音乐会。他们还曾与青年作曲家周静、陈欣蕾合作,改编、演奏了大量经典流行歌曲,用精致、严谨的态度诠释通俗音乐,受到了各界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与欢迎。
基因三重奏发行的录音专辑包括:2009年中唱广州公司出版发行《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21年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作曲家周静作品集《穿越时光》;2018、2021年由中国国家大剧院唱片厂牌(NCPA CLASSICS)制作出版发行《贝多芬、莫扎特、海顿钢琴三重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2022年由星外星古典发行贝多芬钢琴三重奏专辑《超越时代的声音》。
张精冶,小提琴
张精冶是当今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执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多支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张精冶演奏的意大利名琴由喻艺术基金会提供。
宋昭,大提琴
1998至今,宋昭·阿伊斯以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会、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应邀参加诸多国际一线艺术节,被誉为“天才大提琴家”、国内最赋予创造力的多元音乐艺术家。
张佳林,钢琴
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唱片。作为特邀撰稿人曾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为演出及学术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策划、主讲古典音乐推广活动。
【温馨提示】
1、演出票是观众进入剧场观演的唯一有效凭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一经售出,不退换、不记名、不挂失、不补办。请购票人务必妥善保管演出票,如因个人原因不慎将演出票丢失、损毁或遗失副券均无法进场观演。
2、选座购买请于15分钟内完成支付流程,否则座位将不作保留;
3、系统将根据您填写的地址自动判断快递费用,如选择自行前来广州大剧院票务中心取票,请在取票人信息栏中填写取票人姓名、联系方式。
4、为保障观众的消费权益,购买池座(一层)、二层、三层门票的观众仅能凭票进入对应楼层,对号入座,严禁跨层入场。请观众提前半小时入场,每人一券,儿童全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