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星剧场·野生单元”携手青年编舞、舞者肖智仁
探索肢体在空间中的表达
肢体表达与观者的关系
生命的流转,时时刻刻发生着,在这个分秒不曾停歇运转着的世界里。日常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起居,重新定义了家庭是什么。我们不断地与身处的空间建立新的联系,也将情感记忆寄托于旧物故居之中。当乘上时间的火车,一刻不停地开往陌生的异乡,去到向往的“未来”,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旧物新物的记忆交错浮现,无一不是流动的、鲜活的、有生命的动态关系,《面影2.0》将深入探索时间流逝的状态,生命的老龄化,回想家庭、以及记忆的留存与逝去。
“舞踏”的创作思维
面具肢体剧场作品《面影2.0》中,基于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大背景而创作。结合戏剧、现代舞、舞踏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创作技法,如become(成为它)、transformation(变形/转化)、图象记忆等舞踏艺术中的创作思维,并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解构“老去”、“死亡”等沉重痛苦的命题。
“超现实”的肢体实验
观众将以360度环形视角观察其中的四位人物,人物与观者置身同一现实层面,跟随不同的角色线索漫游“老人”的异想世界。超现实的面具,把人物从日常生活的寻常中抽离出来。面具代替表情、肢体律动代替动作、呓语代替对话,“老人”成为观者情绪与想象力的投射,开放地完整为观者独有的《面影》记忆与体验。
作为国内鲜有上演的艺术体裁,面具与肢体表达如何诠释当代社会现实话题、多形态艺术融合如何释放肢体表达的力量,成为《面影2.0》的核心探索,也是本次“周一星剧场·野生单元”实验的突破所在。
出品单位:广州大剧院
总策划:何鹰
制作人:梁丽珍
艺术总监/编舞:肖智仁
演员:肖智仁、潘禹汐、宾少妍、昌立轲、张矩民
执行制作:钟韵清
舞台监督:邓燕嫦
宣传推广:何旋、周雨晴
视觉设计:林思龙
剧务行政:王翔
主创团队:
制作人:梁丽珍
艺术制作人,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
星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21 年度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策划并制作中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原创戏剧《存在与时间2.0》、现代舞剧场作品《元·22》、沉浸式歌剧《丽塔》,其中制作的“创艺馆• 艺术管理工作坊”、舞剧《舞迹可寻》、 合唱《合乐古今踏歌行》、合唱诗剧《那里,永恒的中国》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艺术总监:肖智仁
现代舞者、编舞、舞动疗愈
智仁实验剧场创始人/艺术总监
中国培青计划支持艺术家
西班牙Natalia Medina 舞蹈团客席导师
澳大利亚艾森普斯舞团客席舞者
香港多空间舞团客席舞者
荣 誉
编舞作品获丹麦第十五届哥本哈根国际编舞大赛铜奖(2022)
编舞作品获德国汉诺威第32届国际编舞大赛银奖(2018年)
编舞作品获西班牙第23届MASDANZA国际编舞大赛最佳编舞和最受观众欢迎奖/陪审团特别编舞合作奖(2019年)
编舞作品获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舞蹈剧院第6届Body Radical最受观众欢迎奖和touchpoint艺术基金最高奖。(2019年)
编舞作品2019年入围中国“培青计划”青年艺术家平台展示单元。(2020年)
获得上海DANCESTAGES现代舞展新晋中国编舞家支持计划。(2018年)
编舞作品获邀荷兰鹿特丹国际编舞大赛,丹麦哥本哈根国际编舞大赛,以色列耶路撒冷国际编舞大赛。(2019年)
曾获得美国舞蹈节给予的“2011年国际编舞艺术家”身份。(2011年)
【温馨提示】
1、演出票是观众进入剧场观演的唯一有效凭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一经售出,不退换、不记名、不挂失、不补办。请购票人务必妥善保管演出票,如因个人原因不慎将演出票丢失、损毁或遗失副券均无法进场观演。
2、选座购买请于15分钟内完成支付流程,否则座位将不作保留;
3、系统将根据您填写的地址自动判断快递费用,如选择自行前来广州大剧院票务中心取票,请在取票人信息栏中填写取票人姓名、联系方式。
4、为保障观众的消费权益,购买池座(一层)、二层、三层门票的观众仅能凭票进入对应楼层,对号入座,严禁跨层入场。请观众提前半小时入场,每人一券,儿童全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学生票需凭有效学生证入场。